【德國v.s土耳其,國族認同的難題】
嗯,很傷心的,今年世界盃德國隊止步32強
(衛冕魔咒無法退散😢)
尤其在這國族主義高漲的片刻,很多人又把矛頭指向土裔的厄齊爾,當成情緒出口,甚至爆發了球場邊的口角爭議。
延續上一篇的認同問題討論,有興趣可以看一下去年的這篇文章,以及其下篇-不再歧視(下):什麼樣的社會,讓土耳其移民不再信任德國?
作者戴達衛自己是德國人,他深入淺出地描述德國土裔客工文化的來龍去脈,以及現在德國社會面臨的問題與挑戰,包含對於各國客工社會階級的討論,對我自己了解這個議題而言,也很有幫助。
#萬事包觀察
目前我在柏林的社區就屬於頗典型的移民社區,遇到「純正」德國人的機率不高,聽到鄰居在交談用土耳其文或其他語言是家常便飯,很多小孩在上幼稚園之前也不會講德語,附近的招牌也都多種語言併行,有很多土耳其超市和烤肉店,有一次坐地鐵身邊的小孩一路用土耳其文大叫,但車上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聽不懂,無法反應。
之前到附近銀行開戶,協助我諮詢的就是一位土裔德國人先生,在我德文還不夠好的狀態下我們用英語交談,他跟我說他在德國40幾年了,很不容易今天可以在銀行工作,並升上管理職位,他一開始也面臨語言的挑戰(會開啟這個話題是因為要安慰我德文還不好沒關係😭),甚至之後工作機會等等都曾經面臨挫折,但他現在很喜歡這份工作,也已經習慣住在德國,說了這麼多,但他卻沒有一定認同自己是德國人,這很有趣,族群和國家,牽涉許多深層的情感牽絆。
📍
20世紀初由歐洲主導的民族自決與自治的實踐,兩次世界大戰後民族國家陸續建國,但在一個世紀的時空變化之後,科技讓各種移動成為可能,許多社會正面臨同樣的融合與認同難題,當然德國也不例外。
#萬事包選文